新闻中心

南方百城供暖潜力需求,或将成为下一个“风口”
来源:电能供热 发布时间:2020-05-26 浏览次数:2114次

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鑫说,说到供暖,北方老百姓都比较熟悉。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,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。现在南方也有了冬季供暖的需求。

“我们大家都知道,如果采用传统的烧煤供暖,会出现雾霾;如果都用天然气,会出现气荒;直接用电采暖,费用太高。因此这都是一些老大难的问题,清洁能源的推广势在必行。”

宋鑫说,清洁供暖,就是冬天里的“火盆子”“热风扇”“热水袋”。以贵阳为例,冬天非常湿冷,有时候穿着羽绒服、盖厚被子都会觉得冷气直往里钻。2015年,我们在贵阳建立了一个清洁供暖项目,利用河水冬暖夏凉的规律,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,将穿城而过的河流打造成了“绿色空调”送入了千家万户,实现了冬天供暖、夏天供冷,还不会造成河水的污染,为2.1万多户居民提供服务。

宋鑫表示,自己在调研时发现,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,贵阳的这种清洁供暖模式可以节能30—40%,而且用户费用可以降低30%以上,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当地百姓说:“没想到在南方也能用上暖气,自打用上了清洁供暖,感到温暖如春,而且少花钱。”

他说,在全国,每年目前新增大约有二十几亿平方米的建筑,其中有1亿平方米可以采用清洁供暖,如果全部实施的话,每年可新增节能的标准为66万吨,相当于植树造林36万亩。宋鑫表示,这种方式既节约能源没有污染,百姓还可以少花钱。目前他们在全国约40多个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。

 

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民进中央常委、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指出,“南方百城”集聚了14%的人口和27%的经济产出,该地区冬季气候阴冷,但受限于南北供暖线设定,未能发展集中供暖。而到2020年,“南方百城”具备供暖条件的潜在家庭为451-1266万户,到2025年将增至1778-3125万户。

他建议,要加快在上海、重庆、武汉等“南方百城”发展供暖市场。“南方百城”的供暖市场预计在2020年可以带来新增基建投资2352亿元,2025年将达5.8万亿元,2020年这将拉动就业30-65万人。

“可采取先试点、分步走,逐步实施的策略。第一阶段考虑中东部省会和重点城市,优先拓展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大中城市供暖市场。第二阶段考虑西部省会和重点城市,向重庆、成都、贵阳等城市拓展。最后覆盖其他地级市和重点县域。”周洪宇说。

周洪宇指出,加快发展我国“南方百城”供暖市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依据。

第一,发展“南方百城”供暖市场,是人民群众对“美好生活向往”的迫切愿望。

“南方百城”集聚了14%的人口和27%的经济产出,该地区冬季气候阴冷,但受限于南北供暖线设定,未能发展集中供暖。

根据电商数据,2019年家用暖气片的销量同比增长430%,主要来自上海、南京、武汉等南方城市。部分南方城市先行先试,如合肥的市政集中供暖已覆盖11.5万户居民,武汉市热电联产满足了2万户居民的供暖需求,杭州使用燃气采暖的居民为7.6万户。

周洪宇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《南方城市供暖市场》课题组的测算数据指出,到2020年,“南方百城”具备供暖条件的潜在家庭为451-1266万户,到2025年将增至1778-3125万户。人民群众出于对“美好生活的向往”,都希望尽快发展“南方百城”供暖市场。

第二,发展“南方百城”供暖市场,有助于大力促进疫后有效投资、保障就业和提振国内市场。

周洪宇指出,疫情对“南方百城”产业与经济发展受冲击较大,亟待疫后重振。

首先,能促进消费。如果“南方百城”居民的潜在供暖需求得以满足,按照课题组常规情景估计,到2020年,如果采取分户自供暖,潜在采暖家庭将达到1266万户,将拉动包括取暖设备购置、家装、能源消费等共计1184亿元的消费支出;如果采取集中/区域供暖模式,潜在采暖家庭为451万户,将拉动能源消费126亿元。到2025年,上述两种供暖模式对应的消费支出将增加到3160亿元和483亿元。

其次能够促进投资。一是建设多能互补集成系统;二是建设多能互补能源站、管网等基础设施,其中能源站项目已在杭州、武汉、合肥、扬州、苏州等多个城市落地,平均造价在5-6亿。周洪宇表示,在管网投资上,平均造价为每公里1000-1300万元。如果采取集中/区域供暖模式满足所有潜在用户的需求,到2020年,“南方百城”新增基建投资为2352亿元,2025年将达5.8万亿元。

此外还将拉动就业。按2018-2019年,全国GDP增长1%拉动106万就业估计,2020年将拉动就业30-65万人。其中自供暖模式拉动就业为30万人,如果采取集中/区域供暖模式,将增加就业65万人。

以武汉市为例,周洪宇指出,当地集中供暖实际覆盖2万余户居民,如果2025年满足全市73.6万户居民的潜在需求,将带来20亿元新增消费和448.8亿元投资,直接拉动GDP增长468.8亿元,估计能够拉动30万左右的就业人口。

第三,发展“南方百城”供暖市场,是疫后增强城市发展新动能、提升韧性与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。

周洪宇表示,供暖市场的发展将成为优化城市营商环境、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要素。电子信息、生物科技、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高度依赖于安全、稳定的热力供应。

第四,“南方百城”供暖市场近年已初见雏形,能够有效融合“新技术、新基建”,实现未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,具有发展百城供暖市场的重要基础。

周洪宇介绍,“南方百城”已自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种供暖模式:

一是基于城市电网、天然气管网进行的以电采暖、燃气热水采暖为主的分户自供暖。

二是合肥、贵阳等城市采取的市政集中供暖,类似北方集中供暖,但由于政策约束,发展规模有限。

三是以现有热源或能源站为主的区域集中供暖,热源依靠现有的热电联产电厂、工业余热、新型热能源及多能互补能源站。供热信息网了解到这一模式已在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河南和江苏等多个城市蓬勃发展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。

周洪宇建议:

在供暖地域上:第一阶段考虑中东部省会和重点城市,优先拓展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大中城市供暖市场。第二阶段考虑西部省会和重点城市,向重庆、成都、贵阳等城市拓展。最后覆盖其他地级市和重点县域。

在发展模式上:第一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产能和管道,发展分户自供暖,基于已有热源实施区域集中供暖。第二阶段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发热能综合利用,投建多能互补能源站,完善相关公用基础设施,形成“以点带面”格局。最后,先行先试城市建成区域能源互联网,并推广典型经验。

在供暖对象上: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,优先发展面向工商业用户、基于热计量的供热市场。其次,合理布局居民供暖项目,统筹满足“一老一小”特殊群体的取暖需求。最后,在极端天气、灾害、疫情等条件下,满足“公共服务”属性的民众供暖服务。

应强化政策协同,引导供暖市场良性发展。南方供暖市场已经兴起,需要破除制度性障碍,建立起主体明确、权责清晰的现代监管体系,出台行业政策法规,规范市场秩序。

在可竞争环节引入竞争机制、放开市场准入,在自然垄断环节加强政府监管,鼓励企业有序开拓供暖市场。去除对南北供暖政策的歧视,供热企业在不同地域享有同样的市场主体待遇;在有条件的城市,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和投融资支持。